后来那代周而立的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中原,也采用了南汉高祖刘岩执行的这个措施,完全的杜绝了自唐以来武人的纵横作乱。当然任何东西和事务似乎有好的一面也就有坏的一面,这项措施也使得自南汉朝廷和以后的宋一代朝廷外备软弱无能。而终五代十国几十年更替,也只有南汉朝廷可以实行这个策略。因为南汉朝廷偏安岭南经济活跃,几乎没有沾染什么像中原地区一样的频繁战乱,也使得南汉朝廷的各级各阶有大才,和雄心壮志的武将没有施展之地。
但是伍彦柔知道当今皇帝刘弘熙(晟)颇有雄心壮志,自从他登基即位以后,便先后从邻国马家楚国手里夺得十武官员反对卫王的人大有人在,但是因为皇帝一贯的强势,那些不同的声音和行动都被压了下来。
伍彦柔自己的师父是皇帝身边号称龙虎二侍的病虎杨炯,平时和皇帝形影不离。据说皇帝刘晟是确定要立卫王为太子的,右仆射赵章周为首的一众利益集团,却意欲拥推皇帝的次子齐王刘璇兴(后改桂王,历史上于大宝三年为后主所弑杀)。那齐王还只是个刚刚十岁多一点的小孩子,赵章周等以皇帝春秋正盛为由,先是施压不让皇帝立太子,继而诸人时时夸齐王是诸王子中最慧者,拥推齐王的用意很是明显。
当然拥推齐王刘璇兴也是有原因的,因为齐王一则虽然还小,不过他的外家是南汉第一武将潘崇彻。这个潘崇彻在南汉朝廷军方的威望朝中无人能出其右,南汉可以收归马楚十采出众入朝出仕。当今皇帝登基后不久李殷衡便病逝,但是李抑却受到了当今皇帝的相当重视,更是在乾和初拜为南海刺史和诸王师。
皇帝刘晟的用意很简单,就是告诉李抑要立卫王为太子储君,并封李抑为太子少师,进礼部尚书衔,任务就是率人先来迎接卫王还朝。李抑百感交集却也提心吊胆,他对大汉朝廷的一切太了解了。
自从当今皇帝即位以来,先后便想尽一切办法,把自己的兄弟和皇室近支男性借故全部杀光了。如今皇室一脉直系除了当年的邕王刘耀枢的孙子邕韶王刘巩,其余只有皇帝这一脉还有五个男丁。
这个邕韶王之所以能够保命,也是因为他的母亲雅夫人素有贤名,被皇帝收进了宫里。当年才两岁的他才得以幸免。但是偏偏在五岁时上患了一场大病,而意外变成了哑巴,至于原因没有人敢吱声,在他十岁时就被送去了封地韶州出职。但是也要受到皇帝亲信将领和韶州节度使的照看,大家都明白其实就是变相的软禁。
而皇帝的五个儿子就是卫王为长,今年未得十五岁。那祯王刘保兴(初为详王)今年还只有十岁,而且自小表现平平,不得宠爱;其余那次子齐王刘璇兴比桢王则更只大了半岁;荆王刘庆兴也不过七八岁;最小的梅王刘崇兴今年尚只有三岁多。
李抑知道皇帝之所以急着立太子,一则是刘家近几十年皇家后人寿命极低,二来皇帝年前身体一直不好,一向精明的皇帝为了皇脉和皇权的延续,选卫王也是最正确的选择。李抑却深信皇帝这么坚决的要立卫王,也是从小宠爱这个儿子,最重要的怕是和道尊施真人有莫大的干系了。
据说当年皇帝可以击杀殇帝而登上宝座,是得到过道门至尊的默认的,当时李抑还在南海咸宁做县令,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参与,但是他父亲李殷衡当时还在,他隐隐知道一些事情的缘由,但是也不完全的明白也不会去问别人。但是他明白一个道理,想坐上那个宝座,没有道门的推崇是不行的。所以道门至尊施真人对卫王的出手,李抑完全认为无疑是一种暗示。
炫书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