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之是说什么的都有,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。
大伙也讨论不出什么结果来。
杜海涛见大伙都没有强烈反对,很是满意,接下来说道:“大家也不急于现场定夺,大家下去再讨论讨论,明天再来具体安排人设。”
也就是说,这事就这么定了,只需选一个人出来就可以了。
杜海涛见目的达到了,跟大伙说声:“明天再定。今天就到这里。”
大伙儿散去,各人心里都想着,提谁上来最好呢?
其实,杜海涛心里已有人选,就看与大伙的看法是否相同而已。
他们这个团队以小组为销售模式已经有近两年了,有一个小组,业绩总是遥遥领先,其它小组成员都会有心无心去讨教讨教,这个小组的成员呢,也是力所能及的帮助大伙,传授自己小组的一点经验。大伙都有目共睹。
第二天,杜海涛再召集大伙商量的时候,明显轻松多了,不再费口舌之力,大伙儿都在聊着谁最合适了。
有人说。某某能力不错,有人说,哪个小组销售一直在前列,
杜海涛根据大伙的讨论,给大伙说出了自己的想法:“大家先安静一下,我刚才听到了,有人说以个人能力来提拔,也有人说,以小组业绩为前提。我个人认为,一个人的能力,在小组最能体现出来。”
杜海涛环顾了一圈,停了停,又继续说道:“为什么说在小组最能体现呢?一个小组,偶尔业绩不错,除了能力,也有运气。如果说一个小组长期业绩突出,那就绝对不是运气的事情了,能力一定是主导因素。大家说,对大对啊?”
他这一说,大伙似乎明白了,长时间的好业绩,就是能力的表现。这样,大伙儿就明白了。
接下来,只有可能在业绩最好的小组里挑出一个人选。
这个业绩突出的小组,是一个四人组,这四个人,除了有一位言语偏少外,那三个人好像都是精英一样的存在。
推选的人员一下子縮小在三个人的范围内,这就好办多了。
杜海涛考虑了一下,对大伙说:“这样,我先问问大家,同不同意在业绩一直冒尖的那个组里,挑选一位作副手。如果同意这个方案,就让这个组的四个人,分别给大家说两句,再来定夺可否。”
这时候,大家一致同意这个方法。
杜海涛笑着说道:“那就让王一博,刘畊宏,耿涛,赵鹏飞四个人分别给大家讲几句。大家说好不好?”
杜海涛的话音未落,大家立马鼓起掌来。
赵鹏飞第一个说:“我弃权啊。”
赵鹏飞言辞短,不爱说话。所以最先声明。
剩下三个人,杜海涛直接点名:“王一博,你先说。”
这王一博早已结婚,虽然在销售上有些能力,但是,他喜欢把重心放在家里。干工作尽职尽责,那是应该的本份。所以他说:“我也弃权。”
杜海涛也不强来,说:“刘畊宏,该你说说看。”
刘畊宏有点手足无措,说道:“我们小组销售好,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,不是那一个人能力的表现,有团队才是力量。”他这话说的不疼不痒的。
杜海涛又问:“耿涛,该你发言了。”
耿涛沉稳,不紧不慢地说:“我没有什么可说的,要说业绩,虽然我们小组有点儿冒尖,那是小组配合得当,各尽其长,各人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,然后是,劲往一处使,就像是打着号子拉纤,那船才能在水里前行。”
短短几句话,说得非常在点,
事情到了这里,人选一目了然了。
杜海涛心里的石头落下来,天下没有不能处理的事情,只看人是怎样操作。
杜海涛信心十足地说:“这样,大家把要推选的人名,各自写好,我来一个一个收。最后得票最多的那个人,就成为我的得力助手。”
杜海涛说完,大伙儿开始拿纸拿笔写起来。
不一会,杜海涛把大伙写的纸张收集过来,一一过目,全是“耿涛”二字。只有一张写着“刘畊宏”,不用说,那是耿涛写的。
杜海涛把民主作风用到了实处。
最后,杜海涛说:“现在我公布,我们团队一致推荐的人选是——耿涛。”
室内响起了欢快的掌声。
杜海涛让耿涛给大家作一个简单地讲话。
耿涛呢,很自然地站起来,先给大伙鞠了一躬,朗声说道:“很意外得到大家的认可,诚惶诚恐,既然大家如此抬爱,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!谢谢大家!”
室内又是一阵阵掌声,还夹杂着笑声。
杜海涛心里说:“完美。”
炫书吧